广西同志 » 同志生活 » 微信新功能:30天后,我们不再是好友
你好,我是阿航
每天夜晚,阿航和你说最晚的晚安
微信更新后,出现了一个新功能:朋友圈一个月可见。
有人说这个功能正合心意。
三天太短,半年太长,一月正好。
你不会因为了解我太多而失去兴趣。
也不会因为只看到一点点而放弃。
保持了亲密式距离。
当杏叔和我说这个新功能的时候我还吐槽,一个月可见也算新功能???
说起来,如果没有强制更新,我可能还停留在最初的版本。
因为微信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工具。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纽带应该是感情,而不是工具。
真的朋友并不会因为几天可见而疏远,陌生人也不会因为这个而亲密。
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刷到一个朋友的自拍。
以前她发自拍,我总会说,傻逼,那么丑的照片你都发啊。老子眼睛都瞎了。
现在她发自拍,我会说,很好看啊。。。。。。
然后会想,她去了哪里?身边的朋友都是谁?什么时候买的新衣服?
当代人的疏远,从对方发一些你看不懂的朋友圈开始。
因为微信,认识朋友变得简单起来,翻下朋友圈能知道你的经历,再加上几次聊天斗图便可以快速熟悉。
当然,变得陌生也更容易,也许只是几个月的不联系。
微信让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变得简单,同时也让关系也变得廉价。
以前发短信需要一毛钱一条,打电话两毛一分钟。
一定是重要的事才会打电话,一定是很好的朋友才会发短信闲聊。
但微信的出现,把我们的交际成本几乎变成了零。
也把朋友和联系的次序本末倒置。
以前是先成为朋友才会交换联系方式。
现在是即便交换了联系方式,也不一定是朋友。
“我通过了你的好友验证,可以开始沉默了。”
朋友圈加速了人与人之间的熟悉,也降低了好友的价值。
现在所有人都不愿意费心力去维护一段关系,因为不用大费周章便可以拥有另一段开始。
也不愿意找回疏远的关系,不只因为面子,更是因为有新人的代替。
但朋友的意义,不应该是这样啊。
有天半夜睡不着,刷了很久朋友圈,发现一个问题:朋友圈再也没有了朋友。
翻完了一整天,也没找到几条是可以评论的。
而我的朋友圈动态也越来越少,上条还是一个月前的复联4首映礼。
有时候我也会想:明明这么多好友,怎么找一个人聊天都这么难。
天天一起吃饭的同事,除了工作再无交集;
聊八卦的闺蜜,她也有了新闺蜜;
撩我的小哥哥,最近被掰弯成了gay。
后来心血来潮去看了看发小的朋友圈。
原来她也很少发动态。
再看聊天记录,还停留在今年春节前夕。
这时候才明白:能被朋友圈隔住的,可能从来也不是朋友;很少聊天的,也不一定是陌生人。
我和她即便一年只见一次,但从没感觉过陌生,坐下来就能一起吃火锅,也不需要客套,撸起袖子边涮肉边说我跟你讲啊,仿佛就在昨天。
朋友圈限时可见的意义,可能是让我们更能分清熟人和朋友的差距吧。
曾经问过周围的朋友,为什么要限时可见。
“加了好友,并不代表这些人可以窥探曾经的我。”
“你不觉得一下子被陌生人看穿的感觉很恐怖吗?”
“有人评论我朋友圈发太多,然后我就设置了。”
设置x天可见,更像是一种防御心理。
并非想隐藏有过的经历,更多是希望避免“意外”。
我朋友圈本来是全部打开的,直到遇见一个奇葩相亲男改变了我。
那时候回家,被母后安排了。
说是家庭聚餐,也没错。
但没说是两个家庭啊!
和谐的吃完饭后,男生要了我微信,碍于面子也不好拒绝。
后来到家后的第一句话是:“看你这么文静,没想到还挺会玩,蹦迪比基尼纹身啥都有。”
我???
连回复都不想,直接就删除了。
一个陌生人凭什么评头论足啊,何况,我这些朋友圈并不是发给你看的啊!
本来是一个分享生活的地方,现在变成了评判一个人的法院。
之所以限时可见,可能就是想要堵住这些人的嘴吧。
我很怀念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
那时候朋友很少,联系也没有那么紧密。
那时候有朋自远方来,真的不亦乐乎。
因为能找到家里的,一定都是很好的朋友。
那时候有电话找自己,看来电显示便知道是谁。
因为座机是唯一的通讯方式,我们都能背出朋友的号码。
现在不一样了,微信好友少则几百,多则几千。
但能聊天的可能只有双手之数,能找到家庭住址的更不过二三。
更多人属于“必要型好友”,同事、老板、微商、长辈...
因为他们的存在,发个朋友圈都不得不字句斟酌。
想秀新买的包,怕有人说炫富;
想拍点海滩风景,怕有人说装逼;
想公布恋情,怕有人酸。
可是,朋友圈本来的意义就是和朋友分享生活啊。
与其说朋友圈限时可见拉开了朋友的距离,倒不如说太多“好友”让我们不得不限制。
我也很想回到那个只有朋友才能参与到我生活的年代。
此文由山水情画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