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同志 » 同志生活 » 我们活该被歧视吗?“我没法出柜,只能随便找个女人形婚”
我们活该被歧视吗?“我没法出柜,只能随便找个女人形婚”
我无法出柜,只能随便找个女人形婚,对不起,我也不想害人
在中国,LGBT群体的人数保守估计有7000万。
生活在这个相对保守,对同性恋接纳程度并不高的环境中,他们总是被歧视着,否定着,被他人用异样的目光对待。
更痛苦的是,他们始终无法真实坦然的面对自己最亲的人。
长久以来的伪装,无形的心理负担,面对家人催婚时撒下的一个接一个谎言早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所以,LGBT一直出柜难,那到底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
©同性电影《谁先爱上他的》
很多异性恋都觉得,“出柜”二字只是LGBT人士的圈中议题,与我们无关。
但其实在这件事上,你我人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往大了说,它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多元化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包容度的重要指标。
而往我们身边说,如果矛盾无法解决,那么这种不可调和的LGBT亲子关系对于所有异性恋人士而言,将永远是一颗定时炸弹。
因为每一个同性恋人士无论是选择永不出柜,还是出柜后不堪重负向父母妥协,他们最终都只会剩下两条路可以走:
和父母断绝关系,或者,骗婚。
而有一部分同性取向者,最后选了后者。
我无意污名化这个群体,但我必须承认中国有大量同性恋人士精疲力竭地选择了和父母妥协,产出了这一畸形的婚姻关系。
根据201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有1600万以上的同妻(夫),其中超9成的同妻都出现了抑郁症症状,超1成的同妻有过自杀行为。
而2018年,这个数字到了3000万。
我也可以说,算上那些尚未知情的,这个数字可以再翻一倍。
为什么台湾地区去年的同志平权公投失败,依旧另立专法保护同性婚姻?
首要是对LGBT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没错,但也存在对另一个边缘群体——“同妻”、“同夫”的保护动因。
至少这样的合法化能够帮助他们在受骗之后通过法律手段争取自己的权益。
你当然可以选择保持沉默,但你永远无法保证自己不会成为这3000万同妻(夫)之中的一人。
看过这部《谁先爱上他的》的人应该很明白我想表达什么。
我反对甚至唾骂任何理由的骗婚,同时又无比急切地想看到,有一天他们可以合法且光明地亲吻彼此,互换戒指。
我也不想去责怪父母,因为我知道更多是环境吃人。
豆瓣评分8.7 为何一部同性电影能收割无数认同?
吃人的大环境没有改善,到底还是有小范围的人在为这群体发声,不管是文字电影还是音乐,都相比之前社会对LGBT友善很多。比如之前横扫各大电影节奖项、呼声极高的同志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刷爆了LGBT圈和直人圈。
在一个慵懒而文艺的盛夏,17岁的意大利少年Elio遇上24岁的美国学生Oliver,两个人相爱牵挂缠绵。
因为害怕被你讨厌,所以不敢直言对你的爱恋;更因为担心世俗的禁忌,而将这份苦涩的爱藏在心里。
可是爱情和咳嗽一样,如何能藏得住?
好在他们终于找到了互通情意的暗号:
如果你爱我,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因为这一刻,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虽然旁人未必能接受和理解这份感情,但这一刻,我们是互相拥有的。
奥斯卡最佳电影《水形物语》里,哑女和人鱼之间跨越物种的爱恋,无非也是在阐述同一个主题:
不管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或是其他性取向之间的爱恋,又有什么关系呢?
是“爱”本身让我们深深着迷。
现实中的性取向,并不只有两种
在大众的认知里,性取向不是异性恋就是同性恋。甚至在不少人眼里,同性恋依旧是一个很难被接受的异端。
但它和其他不为大众熟悉的性取向一样,不是病,更不是心理变态。它们和异性恋一样,无非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情感,正如同有人喜欢梨,有人喜欢苹果。
只不过喜欢异性的人占据多数,才让人误以为喜欢除异性之外的人群很奇怪。
根据权威性学专家金赛的研究,人类的性取向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谱系。
性取向连续谱分为左右两极,最左是100%的同性恋,即只对同性的身体产生性欲望;最右是100%异性恋,即只对异性的身体产生性欲望;中间是100%的双性恋,即同性和异性的身体都能让其产生性欲望,且强烈程度完全相同。
人群在上述三个位置的人数非常少,也就是说绝对的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并不是主流。
生理上,染色体只有 X 和 Y 两种。但每个人自我认同的性别,以及倾向于发生爱恋的对象,却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状态。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只认可异性恋,或者认定100%的性取向,其实是对爱情的不尊重。
要知道,现实世界中的性取向,根据统计,可以分为64种。
无论你的生理是哪种性别,心理又是哪种性别,又有哪种性取向,都应该得到祝福。
少数≠不正常,即使不是大众眼里的主流性向,依然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拥有亲密关系的权利,最重要的是,你要对自己的性取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拒绝接受除了异性恋之外的设定,又如何能真正拥抱爱情?
此文由山水情画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